10號孤兒院  

<到博客來看本書>

 

作者:亞倫.菲爾普斯 & 約翰.拉哈斯基

原文作者:Alan Philips & John Lahutsky

譯者:林淑娟

出版社:三采

出版日期:2010年10月08日

 

常在報章、新聞看到受虐或遭遺棄兒童,心裡總是一陣難過,我無法理解,若決定要生下小孩為何不能好好養育、愛他,非要如此殘害一條小生命?若只想享受性愛,為何不做好防護措施,為何要讓邪惡的精子遇到卵子呢?不幸成為受精卵了,為何不拿掉?若認為拿掉小孩是罪惡,虐待或遺棄小孩更是罪惡中的罪惡。

「十號孤兒院」描述位於俄羅斯莫斯科的一家國營孤兒院─十號孤兒院裡的一位孤兒凡亞的故事,這是真人實事,書內附有不同年齡凡亞的照片。在看這本書的過程,幾次忍不住鼻酸,眼淚在眼眶打轉。若要說凡亞有個悲劇童年、命運坎坷,那麼,還陷於其他孤兒院、療養院及精神病院又乏人聞問的兒童,無疑更加悲劇,或許那些無聲無息地死在精神院床上的兒童還算是幸運,雖然他們不曾看過天空,不知什麼是樹、花...。

凡亞是早產兒,加上天生雙腳有輕微障礙,自然顯得嬴弱,醫院的護理人員因此認定凡亞是腦性麻痺(到底是憑哪一點啊?誰規定早產兒一定是腦性麻痺?),母親帶著弱小的凡亞到醫院求診,常被醫護人員恥笑、排斥,沒有養育能力的母親因此遺棄了凡亞,凡亞被收容到十號孤兒院。在孤兒院裡的老師、照顧人員若處於當今的台灣,可能被告到哭天喊地,可是凡亞處於這樣的環境,仍是努力的聽,自己想辦法學習語言,努力提出要求,在惡劣環境中不妥協的存活下來,拼命證明自己是個聰明孩子而非腦性麻痺患者。

凡亞幸運的在孤兒院遇到生命中的幾個貴人,她們發現被安置在「重症室」的凡亞,是個會講話且說話條理分明的小孩後,努力想改善他所處環境,希望他能被領養,但這條領養之路卻崎嶇不平。終日被關在「重症室」的凡亞不曾看過外面的世界,不曾受過任何基本教育,因為他自始至終被認定是個不會說話,只會睜著雙眼的腦性麻痺患者,連語言都是自學,這樣的小朋友當然無法通過精神評定檢驗,凡亞再一次被國家機關定為「智障」,被送到精神病院(看到這段檢定過程,保證被氣死)。若在孤兒院的生活是苦難,那麼,精神病院兒童病房就是地獄,一個將正常人變成真正精神病患至死的地獄。

從本書可以看到,當時的俄羅斯人,對於早產兒、肢障或身體殘缺者,皆視同腦性麻痺(惡毒的講法是智障),連救人的醫療單位都不屑為這些人醫治,若是孤兒,更不會有醫療單位願意放下身段為他們診斷身體小小的不舒服。所以俄羅斯有很多的精神病院,到底住在裡面的人是真的有精神疾病還是住進去後才有病,我..深深疑惑著。

無意間發現這本「十號孤兒院」,讓我感動,在此誠摯推薦本書。這世界上有很多製造痛苦的人,萬幸的是,也有很多真正關心、鍥而不捨為他們奔走的人,這些人給社會很多溫暖,縫補了心裡的破洞,沒有這些人,十號孤兒院的真相迄今無人知,更多的院童不是被領養而是躺在精神病院的床上自生自滅。

  

 

 

arrow
arrow

    Car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